2007年7月30日 星期一

舉辦附中天文社寒暑訓早期一些故事

寒暑訓最近幾屆不停有舉辦問題。我曾提出社友與社員合辦,來讓這活動穩定下來,才能思考更天文相關活動。以下是早期歷史,相信與今日寒暑訓絕對是相關的,只是大家不知道罷了!

社團集體上山觀測,在台灣大概起於1988年前後。型態是結合登山隊(背重裝上下山)與童軍團(不爬山、只有紮營野炊)+夜遊(整晚不睡)
更早以前應只有零星小團體,(以一、二個帳棚人數)

1989暑假,目的地合歡山小風口停車場。上山人口10+, 大部分人是背15~25Kg 乘公車到台中(還是豐原?)轉車走中橫越過梨山到大禹嶺下車,走上坡路到小風口停車場。當時司機還訝異我們怎麼背這麼重,車錢都被我們賺回去!由於當時認識一位同好想同行,可以在台中載我們上去,我們一行有三人與我同行,到台中那位同好家中等待。可惜他事情忙無法與我們觀星,但仍可載我們到梨山請他在梨山,等到~9pm才忙完出發,當日由於時間太晚,我們一行四人在大禹嶺下車後,沒上到小風口,在半山腰處,打開睡帶在一棟木屋前屋簷下睡。翌日,沈家纘下來在我們上去,由於東西很多,他竟要分兩次,才將四人全載上山。其它輕裝的,則由大禹嶺走上小風口。當時小風口沒有任何設施,只有兩個大停車場(目前上方停車場已建起一建築物),沒有水源(需到大禹嶺取),往合歡山的路很小,有的還沒鋪柏油,偶而汽車經過就灰塵飛揚。當時就紮營在停車場,白天睡帳棚,還搭野戰廁所,當時女社員還真夠力,白天晚上都使用自如!如此我們過了至少三夜。(I forget how many days)由於在之前並沒有經驗,大家都在摸索,而活動主辦人幾乎是我。第一次,由於新鮮,加上大家都算蠻熟,高中許多問題(召集、工作+重量分配)是由當時社長張立元和副社施智仁合力解決。出校外,就大部分我來。

另外沈家纘開車直接前往,我們把裝備食物塞滿,坐在車內另二人擠得動彈不得!之後陳嘉芬(音樂班社員)也開車上來。

(未完)

1990寒假,5~7夜!(現在看看還真是破天荒紀錄!)目的地阿里山祝山停機坪。可能附中社員人數很多,於是就動員一起來開會規劃如何讓這麼多人(~20-)上山。當時好像在我家開會。蔡逸龍曾建議包遊覽車,但是我覺得,大家預算有限,不划算(15年前若同今日價是很貴的)而且上山人員時間不同。張立元等在大年初二搶先佔得最佳帳位,其他人則在初三搭台北直達阿里山公車,約日落後抵達。初八到初十各有人要下山。當時曾與一位同好陳豐竣共同搭配進行追彗星,由於他常駐阿里山,便有其公關之便,可從下車處,以無線電call祝山,派軍用車將裝備食物及其他器材載運上山(穿越森林遊樂區內汽機車上山的門禁)。加速運補。1990大年初三、初四真是一場空前業餘天文盛會。大家都在機場吃喝睡!由於祝山晚上溫度為個位數,兩三夜沒洗澡還可頂住!大概陸陸續續來了非常多的天文社,帳棚將祝山機坪四周(的三邊,觀日那邊遊客很多)填滿,大約有近20個天文社聚集在此觀星,總人口數絕對超過100人。遺憾的是大家幾乎不交流!沒什麼互動。(到現在也一樣)人多就開始像夜市般擁擠混亂,爐光炊煙四起,尤其燈光問題,最後有人出面將各團帶頭找去協調,才使停機坪出現理性的秩序。而附中好像是最大團體,又很活躍,人員管控上簡直就是亂!之後發現建中天文社是唯一例外,在往祝山一小火車站(無頂蓋)紮營。而近六七年後在Boston遇到同校一物理人聊者竟發現1990年,他是那群人之一。而蔡芬櫻的先生當時也在停機坪,只是要數年後才認識知道,他們曾同在一地觀星!
而事後2008.2.3與陳豐竣聊起來才知,當時是獵星者成員共同策動的活動,將很多天文社集中在機場。
(未完)

3 則留言:

Skylai 提到...

該討論一下看星星的成本問題

Sofia 提到...

我是649班的天文社社員,看到這個好懷念!!!

Sofia 提到...

我是649班的天文社社員,看到這個好懷念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