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

2008.12.01 北部高中天文社各自結盟

聽起來有點怪,也沒幹出什麼大事,卻結盟玩起劃圈圈,別人不方便進來一起玩的遊戲。
附中天文社努力在找合辦寒訓社團,卻發生一堆堆的婉拒,連加入參咖也不行,這些團體有這麼強的行事風格任何圈外人進來可以造成破壞?那弱勢的學校是否更慘?想出去都成了一場空?本以為升學上這些學校已有自己的優勢,連這種社團的事,也這樣玩,台灣業餘天文已經夠爛了,這種關起門來搞更是EQ弱智行為。

2009.02
後來發現,是附中自己弱智,前幾次小觀活動,全無建樹,令各校嫌棄,加上社長遲到,儀器掉東落西,已經儼然成為北區天文社間的笑話

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

學校天文社,blog 、網頁、問題多多

簡而言之,滿滿網頁幾乎都不是自己的,或撐不久一年人亡政息(待續)

2008年4月28日 星期一

附中天文社的送舊交接2008.05.31

附中天文社以前都很自負,也有點自閉,送舊交接從不請外校人士
理由很簡單,別的學校人數少,合校聯辦人氣馬上就有了!節目幾個學校也好湊,一個下午就填滿了!附中天文社,由於特殊的群性校風,加上早期社友長期聯絡奠定的根基(應該是1990前後開始),不知何年開始有送舊交接,人數總是有很多社友來,規模一直在20~40人間,附中人應接不暇,還理外校?
2001當時回台一個月,初見胡逸竹舉辦這樣聚餐,想想1990年的施智仁那屆大拜拜的想法,好似已經實現,附中天文社團聚大拜拜就這樣展開。
我相信在小胖之後數年(1996?)的時代,的確有相當HIGH的人氣與凝聚力,從幾乎年年辦小聚會就可見那幾屆的友情。可是,2005開始真正接社團指導人,卻驚覺這種氣氛已經式微,這已經僅止於表面的面相,這團聚的附中人們,並沒有辦法能幫天文社向上提升,而這活動反而增加天文社員籌備的負擔。
(未完)

2008年3月8日 星期六

在台灣打野戰式的業餘天文觀測─不利天空環境的結果

在西岸低海拔平地,在努力發展工業下,我們已經沒有清澈的夜空了。
學弟妹常不解,為何要費那麼大的勁,開車4+小時衝到鳶峰、塔塔加觀星?太遠了吧!
我反問,那你告訴我,哪裡可以見到銀河?有,我就去。

現實的無奈:

多年觀察幾個天文社,檢視下來,可能要改名”天文旅遊社”,因為固定寒、暑假會有一團上山去,以觀測之名,行旅遊之實,當然其中有客觀主觀資源不足之無奈,但這一切都起始於──台灣平地夜空真的很差!
隨著其社團本身資源,有多種條件限制:

1沒望遠鏡── 看不到細微暗天體,
2有鏡,沒知識、沒人有經驗── 不知看什麼,or隨意看
3有鏡、有人── 小孩太多(>6),野營,又起火煮飯,又黑麼麽的看星,秩序常是混亂的;教學人數少,沒法好好教,也牽涉許多行前訓練
4有鏡、有人、有野營經驗── 去哪看?好天嗎?有法自己背一堆傢伙搭公車上去?
5.天時地利人和,有鏡、交通可達─── 仍要很多準備功夫,如目標預習,機器組裝、操作技巧鍛鍊…
(想想還真的是一層層修練上去,難怪上到鳶峰、塔塔加已經沒剩多少人!)
以上要件都有了,你會面臨新問題,高二已經結束很快就要準備升學,你又要從頭努力一回,畢業能否有空回來將其所學經驗來幫你?以附中經驗,仍在台北的,約1/5不到,不在台北的,0。寒暑假,會出現,但很片段、零散,高中生時間配合頗低。其他學校,可能更慘,除了成功等,社友應該幾乎是沒有。也許這類現況,投入高中推廣的很少,連台北天文館也辦一兩次高中營就收。

2008年2月24日 星期日

2008.02.01-04寒訓,終於出現高二無心,差點辦不出來的窘境!

一屆又一屆欠缺照應,老人回來越來越少,於是今年終於高二不行,只有高一能去寒訓,老人反應冷淡;加上油價上漲,往年低價上山已不可能,於是造就了近8年來(1991到1999年不知)最小規模寒訓。我覺得這樣很好,人少負擔輕,沒有閒雜人等、混水摸魚,人人都有要事要做,大家生活也很貼近,可學習彼此共事.要教學也很清楚哪些人要多加強。

當然,大家的一舉一動也看得一清二楚。從連續三日所見,證實了我以前的猜測──老人從以前就沒被教好。
飯不會煮,有人餓也不解決;陳和我第二天故意不理煮食,因為第一晚陳已經煮了幾回水餃,當時老人也不太幫忙,小孩應該會餓,老人也沒動靜,明明有菜、麵線就是不動,下山還丟一堆,載回一堆,那一起採買是怎麼估計的?還好陳兄沒買羊肉爐的料,否則豈不要丟更多?何以有這樣的行為?(有人沒吃飽,最後材料又過剩!我有兩餐沒吃!)第二天早餐,也直接吃太陽餅(吳姐帶的)。

大家都客氣說有吃飽,那在南投的中餐怎麼又吃那麼多?!想想去年的寒訓總數近30人,映象中餐食為Liga等少數幾人在張羅的,由於現場有人搭帳(也不過2個)、照顧4台望遠鏡(大雙筒還是摔了!)、跑來跑去,沒映象全貌(全體到底誰在做什麼?)。
(未完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