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8月16日 星期四

舉辦2007附中天文社暑訓衍生之聯絡問題

今天和阿萬、逸竹、蒟酪、世育、高一詩婷、俊源聊到聯絡問題,老人認為聯絡不夠好,基本上我同意,但是這問題不是一日造成的。可分兩個大問題:

1.老人已經漸漸不理後輩,更不用說幫忙,not even 教育後輩!許多老人已沒有老人應有的「格」及「風範」!老人既然已經沒有傳承經驗功能,那何用之有?大大減低後輩找的意願。

到附中觀察多年,沒看到幾位老人出現。見過小胖、KenKen來上課,偶而台柱來當觀眾,胡逸竹那屆因學校在中南部,寒暑假才有機會常到附中。玩樂時機人有較多(校慶、送舊),互動不多,更不用說教育後輩,2007寒訓,又有多少老人用心參與來提升自己與後輩(生活上、舉辦活動及觀測)?老人是否該檢討,你們今日給後輩什麼樣的映象?回附中,很多人是基於對過去生活的懷念,that's good and fine. 但沒理由占學弟便宜吧?何以我如此說?很多老人一學期沒見,突然說要去寒訓,幾乎沒參與準備工作,付一樣的錢上山管吃管住,也不上課,或經驗傳承,最後回家,把東西搬一下,結束走人。事後很多事(曬帳、其他一大堆事)再也沒出現。還有更糟的,不一起同行,偷偷摸摸出現,完全不參與,但要玩,就將一群小孩帶走同遊,也沒計畫或通報,還差點把小孩帶出事,又偷偷摸摸裝沒事溜走,要是有任何小孩出任何差錯,如何負責?如此表現,後輩會如何看待?這樣的老人,對他們在聯絡上,又產生多少阻力?若非租大車成本上考量,他們會找老人?

2.聯絡溝通的方式與觀念,在全世界已經開始根本性變化

blog, wikipedia, msn, skype, google 對大家已經不陌生,每個人可依自己喜好在網上找到自己的族群,看自己偏好的新事物,已經沒有獨大的訊息來源,人人可發言,可發佈自己的新聞──這就是所謂web 2.0.

雖然說po BBS是個對相對老幾屆是很有效的,但近來數屆卻上B很有限,對20屆以前可能也是無效的,對高一來說往上那麼多屆,誰知誰看什麼?加上老人已很少回附中,電話聯絡已經很弱,更不用說其他不知有沒有收到的方式。po B是很難掌握動向的方式。六月,可說是許多在學老人各忙各的,po B絕對沒空看或回應,也造成人數太少而流產。而當時在學弟妹聯絡很辛苦時,又有多少老人有付出關心伸出援手幫忙?老人期末考,附中就沒有?每屆要上山的任何一人,若主動聯絡同屆的效率上是否高很多?大部分老人都像老太爺般要人服務,你憑什麼?!你又對學弟妹們做了什麼貢獻讓他們為你服務?有人說,以前他做過也O.K.這邏輯有極大的偏差!(不過,佔便宜最後還是要還的,只是討回來的不一定是原債主。)而且這種觀念也讓人覺得寒暑訓品質不穩定。最近幾次已經沒上課!晚上觀星也亂糟糟的。那些說O.K.的,以前人家上課給你聽,你成長到以前上你課的人年齡,是否現在應上課給後人呢?所以現在近幾屆畢業老人,是否就是過去穩定狀態的破壞者?系統已破壞,環境也變了,(搞到2007寒訓連續數屆,連飯都沒人有把握煮好,也沒煮好!在1990年可是天文社上山前所有社員基本要求)我認為就應該將寒暑訓工作籌備型態改變,否則,天文社老人一定會散,而這群老人也沒發揮多少正面功能,需要改進。

(未完成)

沒有留言: